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满天星花束包装加灯球图案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满天星花束包装加灯球图案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在北宋时期,人们过元宵节都有哪些有趣的习俗?
看花灯,舞龙,吃糖塠,元宵节是宋朝人的狂欢
北宋元宵节南方吃汤圆,北方吃糖塠如图二;
特别是在过元宵节的时候更加显示这个朝代的富有,在北宋的都城汴梁,最初每到正月十五上元灯展为三天,从正月十四到正月十六,后来到了乾德五年,北宋国泰民安五谷丰登,皇帝高兴之下又追加了两夜灯会。即使到了北宋末年,经济衰败,国家萧条,官方依然很重视元宵节的灯展。他们不仅提前预备灯展,还会对当天演出的节目进行预演,就像现在的春晚彩排一样。
我们能从辛弃疾的《青玉案•元夕》窥见一斑,如果忽略辛弃疾想要抒发的感情,仅仅看他浓墨重写的元夕灯火辉煌、歌舞繁盛的热闹景象,宛如身临其境看到一场盛大的灯会。“东风夜放花千树,更吹落、星如雨,”华灯初上的汴梁,璀璨的烟火,就像一夜春风吹开了千树万树的繁花。满天的烟火明灭,又像春风将满树的繁花吹落,灯火的海洋烟火的世界,令人眼花缭乱。在那个没有电的年代,灯火的美丽震撼人心。“宝马雕车香满路”汴梁赏灯的游人熙熙攘攘,气氛异常热闹,有些年份正月十五元宵节已经立春,怡人的氛围,令人心向往之,游人如织、仕女如云的景象,遗憾的是千年的风雨,将以往的繁华洗刷殆尽,如今我们在四线城市开封已经看不到一点千年前北宋繁华的景象了。
元宵节是宋朝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,其隆重的程度甚至超过了当时的春节。说到宋朝的元宵节,就不得不提到辛弃疾那首脍炙人口的词——《青玉案·元夕》。词虽作于南宋之时,但却颇能反映两宋元宵节日的一些习俗。“东风夜放花千树,更吹落、星如雨”,描绘了元夜烟花璀璨漫天的景象;“凤箫声动,玉壶光转,一夜鱼龙舞”表现出人们在这一日可以纵情载歌载舞直至天明;而“蛾儿雪柳黄金缕,笑语盈盈暗香去”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元宵节同时兼具的“情人节”属性。一整夜的盛大狂欢,节目自是不少,北宋的元宵节究竟还有哪些有趣的习俗呢?且听我慢慢道来。
一、张灯吟灯联
元宵节又叫灯节,因此说到元宵节就不得不谈到花灯。宋朝每至元夕佳节,皇城中就会预先在宣德门广场上搭建起巨型灯山,入夜后整座灯山被点亮,广场上有如白昼。此时皇上驾临城门和城中百姓一齐观看各式花灯和表演。元宵节的花灯种类繁多,常见的有龙灯、宫灯、纱灯、龙凤灯、棱角灯、蘑菇灯等,形状也各异,有圆形、方形、柱形、多角形等等。
据说北宋有一个名叫贾似道的人在某年元宵节时张灯,他的一位门客中摘取唐诗中“天下三分明月夜,扬州十里小红楼”两句作灯联,此后人们便争相效仿,悬灯联,或出上联寻下联,此风一成,又给节日增添了不少气氛。最值得一提的当属王安石以灯联为媒的趣事。据说某一年的元宵节,王安石正赴京赶考,路过一处,只见一大户门前悬一盏走马灯,附一上联:“走马灯,灯走马,灯熄马停步”。王安石将此联默记于心,随后到了京城应考之时,主考官以随风飘飞的飞虎旗出了一联:“飞虎旗,旗飞虎,旗卷虎藏身”,王安石灵机一动想到那日看到的灯联,便随口对出。在回乡的路上,他又路过那户人家,听闻那一招亲联至今仍无人对出,便将主考官所出之联与之相对,当即被招为乘龙快婿。
二、观看联欢表演
前面提到,元夜时皇城的宣德门广场会搭起高台,高台上会轮番上演各色表演,元宵节除了观花灯、对灯联、猜灯谜,观看广场上的表演绝对是当时的一档重大节目。各色表演内容丰富,形式多彩,不输如今的“春节晚会”。
当时的语言类节目有说浑话、说书等。说浑话是流行于宋代的语言节目,类似于如今脱口秀的形式,内容不但诙谐幽默还富有讽刺意味,深得百姓的喜爱。说书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一种传统曲艺节目,说书大约起源于宋代,也是当时联欢晚会上必不可少的一档节目。
戏剧类节目有弄影戏、傀儡戏、杂扮等。弄影戏可不是皮影戏,而是表演者利用光影进行表演的一种节目形式。傀儡戏即木偶戏,据说在南宋时还有一种“药发傀儡”,是利用火药与机关自动操纵木偶的表演形式。杂扮则类似如今的小品,“多是借装为山东、河北村叟,以资笑端”,可见其表演内容十分接地气。
正月里,正月正,正月十五闹花灯,说起正月十五元宵节,就不得不说花灯,元宵节放花灯的习俗兴起于唐,而盛于宋 ,对于宋朝的人民来说,最盛大、最热闹、最隆重的节日并不是正月初一即春节,而是正月十五元宵节。唐代放灯时间为正月十四到正月十六,为期三天;而宋太祖与乾德五年正月下诏“上元张灯旧止三夜。今朝廷无事,区宇乂安,方当年谷之丰登,宜纵士民之行乐。其令开封府更放十七、十八两夜灯。后遂为例。”元宵节放灯时间由三天延长至五天,及至南宋淳祐年间则又加了一天,自正月十三日始。北宋元宵节“妇女出游街巷,自夜达旦,男女混淆”,民间放灯向来受到***的鼓励,还有官员派发利是、君王与百姓同赏元宵,用宋仁宗的话来说:“朕非游观。与民同乐耳。”甚至有恐怖色彩,刑狱机构会利用灯饰、图像演绎狱户故事或陈列狱具等。
农历正月十五,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日,这一天被称为“元宵”或“元夕”。在宋代,朝廷极为重视这个节日,百姓们也会在这个节日争相庆祝,热闹非凡。
一、 放***赏月观花灯
元宵节放***,又称“放灯”,即开放城门、解除宵禁,允许城乡居民彻夜观赏花灯。这个观灯的风俗唐代便有,到宋初时上元灯节为三天,即正月十四、十五、十六。后来到乾德五年(967年),国家安定,年谷丰登,便续放十七、十八两夜灯,于是上元五夜灯便成为一种制度。我们也可以从多个文学作品中找到记载。例如,辛弃疾的《青玉案•元夕》,其中记载的便是元宵节的夜晚人们赏灯欢庆的场面。其中,“玉壶光转,一夜鱼龙舞”写出元夕夜灯火辉煌、歌舞繁盛、游人众多的热闹景象。而且“观灯看花”的妇女,头上戴着“蛾儿”、“雪柳”、“黄金缕”等装饰品,个个打扮得漂漂亮亮,过节的喜气氛围萦在脸上。
还有《水浒传》也对宋代时元宵放灯时的热闹场面进行了粗略描绘,如第六十六回中记载“依照东京体例,通宵不禁,十三至十七,放灯五夜。”
二、吃汤团、蝌蚪粉和糖塠
宋朝已经有了元宵,原料和做法跟现在差不多,都是用糯米做皮儿用豆沙做馅儿,下锅煮了吃,他们称“汤团”、“沙团”、“浮圆”。不过当时元宵未普及,在北方中小城市和广大农村,人们吃的是蝌蚪粉和糖塠。蝌蚪粉是用小麦粉或绿豆粉做成面糊,下到锅里煮熟,拌上卤汁和青菜,因为形状似蝌蚪,所以叫蝌蚪粉。糖塠是历史悠久的甜食小点心,用面粉和红糖搓成长条,入油锅炸熟,用竹签子串起来,像今天的糖葫芦。宋人郑望说:“汴中节食,上元油塠。”说的就是北宋开封在正月十五元宵节吃糖塠的习俗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满天星花束包装加灯球图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满天星花束包装加灯球图案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